常常有朋友在一滴留言問,我怎么能知道自己餓了或是飽了?為什么我吃飽了還想繼續吃?為什么我喝幾口粥就覺得撐?其實我們的身體一直在給我們這些問題的答案,你只是因為太久沒去聽,就漸漸失去了與身體的聯絡。現在讓我們重溫一下身體的聲音。
什么是饑餓?
饑餓(hunger)是一種生理現象,是你的身體喊你去吃飯了。當人們長時間未進食,胃就會出現周期性收縮,引發難受、甚至疼痛的感覺。饑餓還往往伴隨著焦慮和不安。在中度饑餓的時候吃飯,生理體驗是最棒的。
但是,你每次想吃東西,并不一定就是出于饑餓。有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,如果你的欲望能夠被食物以外的東西滿足,那就不是饑餓。比如你晚上回家或者宿舍,無所事事,于是就想吃東西。那多半是因為內心的空虛,而不是因為你餓了。你大可找本書讀讀,或者給好朋友打個電話聊聊天。不然你等于緣木求魚,只會越吃越低落。
什么是食欲?
食欲(appetite)常是饑餓的具體化表達,指對某種特殊形式的食物的渴求,通常是你喜歡吃的食物。
食欲不是一種純生理性的要求,它受很多因素的影響。人的情緒會影響食欲,心情不好的時候,你會覺得吃不下。心情愉悅的時候,你又會胃口大開。社會文化因素也會左右食欲。比如,南方人喜歡在豆腐腦加糖。但很多北方人就只能接受配咸鹵的豆腐腦,他們寧可再餓一會,直到找到自己真正想吃的食物。又比如,西方人餓到吐血也不會想吃豬頭和鳳爪。
什么是吃飽?
飽感(satiety)是飽食后終止進食的欲望,是與饑餓相反的感覺。請注意,飽是進食的結果。厭食寶寶常常喝一點點湯就覺得吃不下了,但吃不下不代表你就飽了。
什么是吃好?
一滴對吃好的定義是,既吃飽了,又吃得很滿足。前者是生理體驗,后者是心理感覺。吃好,是身心合一的進食體驗。
吃飽與滿足并不一定同時發生。像前面說的,食欲與你個人偏好有很大關系,所以只有當你真正遵循了內心的渴求,吃到自己喜歡的食物的時候,你才會產生滿足感。當然,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,你還要同時參考健康標準。但進食障礙者往往一味根據熱量來選擇食物,本來明明是想吃兩塊肉的,但最后卻只敢吃個西紅柿。雖然避免了內疚和焦慮,但卻陷入了被剝奪感和低落感。
理想的進食公式大概長這樣:
食欲+喜歡且適量的食物=吃好
想要康復,我們就要學會傾聽身體的信號,辨別這些不同的感覺,從而真正享受進食,也更好地享受生活。
說明:本站部分內容為會員轉載發布,如有損害您原創內容,需要刪除,請聯系我們
建議:本站分享的產品是食品,不能代替藥物。有一定的調理作用,但不保證每個人服用后有同樣的效果。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,如您有大病,建議您去看醫生!我們理念是平時要注重保健!
提示:為了您的健康,克制不良的生活習慣,戒煙、限酒,不吃各種油炸食品、方便面、燒烤肉類、少吃工廠的各種加工食品,多吃新鮮蔬菜、水果,適當增加粗糧,配合服用等,詳情咨詢客服!
上一篇: 高溫環境下的營養需求及指導
下一篇: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