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醫大師張琪老先生的中風病治療十法!
中風論治十法
(一)滌痰清熱,通腑瀉濁,祛瘀開竅法。
本法適用于中風中臟腑(多為腦出血),癥見猝然昏倒神志不淸、半身不遂、口眼歪斜、牙關緊閉、兩拳握固、大便不通、面紅溲赤、煩熱氣粗、痰聲如拉鋸、發熱、血壓偏高、舌絳干、苔黃膩、脈弦滑或弦數有力等。
辨證屬于痰熱內阻,腑實不通,清竅閉塞之陽閉證。
常用方:滌熱醒神湯(自擬方)加味。
藥物組成:半夏、膽南星、橘紅、石菖蒲、郁金、黃芩各15g,生地25g,麥冬20g,玄參20g,生大黃15〜20g,芒硝15g,水蛭10g,三七10g。抽搐加全蝎5g、蜈蚣1條。
方中半夏、膽南星、橘紅化痰,黃芩清熱,菖蒲、郁金開竅,生地、麥冬、玄參滋陰清熱,大黃、芒硝通腑瀉濁,三七、水蛭活血止血,全蝎、蜈蚣驅風止痙。諸藥相伍,共奏化痰清熱、通腑瀉濁、祛瘀開竅之效。
此外,開竅常配合牛黃安宮丸1丸,4〜6小時1次鼻飼或灌腸。或配合針刺人中、十宣(放血),以助醒神開竅。
(二)辛溫開竅,豁痰醒神法。
本法適用于中風入臟腑,癥見神志不清、半身不遂、口眼歪斜、痰聲轆轆、靜而不煩、四肢不溫、面白唇紫、舌苔白膩。
辨證屬于寒痰郁結,擾于心神,竅絡閉阻(陰閉)者。
常用方:導痰湯加味。
藥物組成:清半夏20g、陳皮15g、茯苓20g、甘草10g、枳實15g、竹茹15g、石菖蒲15g、南星15g、郁金15g、水蛭I0g、澤瀉15g。
方中導痰湯豁痰開竅,痰除竅開則神志自然蘇醒;加入水蛭意在活血通竅,瘀去則神方能清;加澤瀉利濕以消除腦水腫,此為辨病用藥之意。
臨證常配合蘇合香丸,辛香、透達以助開竅,用量宜大,每次可服2.5g重之藥丸3〜4丸,4〜6小時1次,量少則藥力不逮。但中病即止,以神清為限。
(三)益氣陰,回陽救脫法。
本法適用于中風中臟腑,癥見神志昏憒、半身不遂、四肢厥冷、手撒遺尿、大汗淋漓、呼吸微弱、脈細數等。
辨證屬氣陰欲絕,陽氣欲脫者,此屬陰陽離絕之證,誠為危候。
常用方:參附湯加減。
藥物組成:紅參15g、麥冬15g、五味子15g、附子10g、生龍骨50g、生牡蠣50g。
方中生脈飲益氣救陰,附片回陽救逆、強心固脫,生龍牡斂汗固陰。
(四)滋陰潛陽,平肝息風法。
本法適用于中風中經絡,癥見半身不遂、舌強語澀、頭痛、面赤、心煩不寐、手足心熱、血壓高、舌紅絳、苔黃或白干、脈弦滑或弦數等。
辨證屬于陰虧陽亢,心肝兩經風火相煽者。
常用方:潛陽平肝湯(自擬方)加減。
藥物組成:生地25g、玄參25g、酸棗仁25g、生赭石30g、珍珠母30g、川連10g、柏子仁20g、生龍牡各20g、甘菊15g、夏枯草25g、懷牛膝20g。
加減:便秘加大黃15g;熱盛加生石膏50〜100g;痰多加竹瀝、膽南星、天竺黃各15g;心煩不寐加阿膠15g、雞子黃1個(沖)。
(五)化痰袪風,活血通竅法
本法適用于中風恢復期或后遺癥期,癥見舌強語謇、或舌強不語、口舌歪斜、半身不遂、麻木不仁、眩暈、舌質暗紅、苔白膩、脈弦滑等。
辨證屬于風痰阻竅,脈絡瘀阻者。
常用方:《醫學心悟》解語湯加減。
藥物組成:白附子15g、石菖蒲15g、膽南星15g、遠志15g、天麻15g、羌活10g、全蝎10g、木香7g、丹參20g、當歸20g、赤芍15g、地龍15g、甘草10g。
方以解語丹化痰驅風通竅,加當歸、赤芍、地龍、丹參等活血通脈,使血活脈通,痰祛竅利,中風自復。
(六)清熱養血,疏風通絡法
本法適用于中風、中經絡,癥見半身不遂、口眼歪斜、舌強語謇、頭暈、手足麻木、或肢體拘急、關節酸痛、微惡風寒、苔白少津、脈象浮滑或弦滑等。
辨證屬血虛內熱,風邪外中者。
常用方:大秦艽湯加減。
方藥組成:秦艽15g、羌獨活各20g、防風10g、川芎15g、白芷15g、玄參15g、生、熟地各20g、生石膏50克、當歸20g、赤芍15g、蒼術15g、甘草10g。
(七)疏風清熱,活血通絡法。
本法適用于中風、中經絡,癥見半身不遂、肢體酸軟、頭暈、口眼歪斜、舌質紫暗、苔白少津、脈象滑而有力、或兼數等。
辨證屬風邪挾熱人于經絡,脈絡瘀阻者。
常用方:疏風活血飲(自擬方)。
藥物組成:鉤藤15g、菊花15g、獨活15g、黃芩15g、生石膏40g、赤芍20g、全蝎7.5g、紅花15g、丹參20g、川彎15g。
方中鉤藤、菊花、生石膏、黃芩、獨活、全蝎疏風清熱,赤芍、紅花、丹參、川芎活血通絡息風,此即“治風先治血,血行風自滅”之意。二組藥相伍,內活外疏,對風熱交織、瘀血內阻之中風甚效。
(八)調氣解郁,活血祛風法。
本方法適用于中風,中經絡,癥見半身不遂、口眼歪斜、胸脅滿悶、善太息、心煩易怒、惡寒、兼有痰喘氣逆、舌苔薄白、脈象浮滑或弦滑等。
辨證屬于氣機壅滯,外中風邪,經脈瘀阻者。
常用方:烏藥順氣湯加減。
藥物組成:烏藥15g、川芎10g、白芷15g、僵蠶15g、薄荷10g、鉤藤20g、菊花15g、麻黃7.5g、橘紅15g、枳殼15g、格梗15g、黃芩15g、甘草10g。
方中烏藥為主,疏風順氣,配橘紅、桔梗調氣和中,以川芎、白芷、麻黃、薄荷、菊花、僵蠶活血袪風,黃芩清郁熱,甘草和諸藥,全方合奏調氣解郁、活血祛風之效。
(九)滋陰助陽,化痰通絡法。
本法適用于中風恢復期或后遺癥期,證見舌強語謇、肢體麻木無力、偏癱不用、口舌歪斜、飲水嗆、口干痰多、舌淡、苔白膩、脈虛弦或沉弱等。
辨證屬于腎中陰陽兩虧,虛陽夾痰上泛之證。
常用方:地黃飲子加味。
藥物組成:熟地30g、山茱萸20g、石斛20g、麥冬15g、巴戟天15g、枸杞子20g、石菖蒲15g、遠志15g、肉桂7.5g、茯苓20g、丹參20g、桃仁20g。
方中熟地、山茱萸、枸杞、石斛、麥冬滋補腎陰為主藥,輔以巴戟天、附子、肉桂以助腎陽,陰陽充則真元得以溫養。肉桂、附子引火歸元,使陽納于陰。茯苓、遠志、菖蒲化痰開竅,桃仁、丹參活血通脈。諸藥相合,以達補腎助陽,化痰通絡息風之效。
(十)益氣活血,通經活絡法。
本法適用于中風恢復期及后遺癥期,癥見半身不遂、口眼歪斜、口角流涎、語言不清、小便頻數、全身無力、短氣自汗、脈虛或緩弱、舌淡潤等。
辨證屬于氣虛血滯,經脈瘀阻者。
常用方:補陽還五湯加味。
藥物組成:黃芪100g、川芎15g、赤芍15g、當歸15g、地龍15g、桃仁15g、紅花15g、丹參20g。
方中以黃芪為主藥,補益正氣,當歸、川芎、地龍、桃仁、丹參活血,氣充血行,瘀去脈通,則中風自復。
訂購微信:cx53456
掃一掃加微信!
說明:本站分享的產品是食品,不能代替藥物。有一定的調理作用,但不保證每個人服用后有同樣的效果。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,如您有大病,建議您去看醫生!我們理念是平時要注重保健!
提示:為了您的健康,克制不良的生活習慣,戒煙、限酒,不吃各種油炸食品、方便面、燒烤肉類、少吃工廠的各種加工食品,多吃新鮮蔬菜、水果,適當增加粗糧,配合服用等,詳情咨詢客服!
上一篇: 都是降糖藥,為什么有的飯前吃,有的飯中吃,有的飯后吃?
下一篇: 魚刺卡喉喝白醋管用嗎?